头条

永州岛
爱链永州,一网情深!

永州木雕匠人郭存勇入围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更新时间:2018-12-21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湖南长沙,夜幕降临,璀璨灯光勾勒出雨花非遗夜市优美的轮廓。剪纸、扎染、棕编,民间老艺人们挥动双手,或现场展示非遗作品,或耐心向市民传授非遗技能。夜市内的非遗大舞台上,湘剧、花鼓戏等传统曲艺轮番登场,引人入胜。

和市民一起漫步非遗夜市,雨花非遗馆创办人郭存勇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4年的光阴里,曾是木雕匠人的郭存勇放弃每年上千万的收入,打造了一座近5万平方米的雨花非遗馆,该馆集合了全国359个非遗项目、200多名非遗传承人。他不断创新非遗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方式,不仅让渐行渐远的老手艺与市场对接焕发新生,更通过全国首个非遗夜市、非遗书院等载体的打造,让非遗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滋养。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已确定100名候选人名单,郭存勇亦名列其中。

郭存勇和他的雨花非遗馆

郭存勇展示手工艺品。光明图片


建非遗馆,为传统手艺觅出路

“这个木雕人偶,眉目还可再上扬一点,这样更传神。”几乎每天郭存勇都会巡馆,从集聚非遗项目的展示区,到游客乐于动手的体验区,再到将非遗产业和现代需求融合的文创区,郭存勇看得很仔细,时不时还会以一名老木匠的身份,点拨匠人一番。

年近花甲的郭存勇,13岁起拜师学习木雕,1986年开始自己做手艺谋生。2012年,郭存勇夫妇从家乡永州来到长沙,在雨花区红星商圈租赁场地做起家具和木雕生意。

“到上世纪90年代,木雕、竹艺、棕编等很多传统行业不再赚钱,许多手艺人纷纷改行,学艺的年轻人更是越来越少。”郭存勇说,很多老艺人的手艺往往已经传承上百年,丢了实在可惜。

多年来的商海搏击,让郭存勇看到,传统文化要保持生命力,需要有一个常态化绽放光彩的舞台。2014年,郭存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红火的家具市场生意,将家具馆变成非遗项目集聚点。

2015年,占地4.8万平方米的雨花非遗馆正式挂牌。退出家具市场后,每年损失的收入就达上千万元,郭存勇这一举动,让很多朋友不理解。郭存勇回答说:“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非遗却能流传下去,滋养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就是想为社会留下一笔财富。”

访传承人,300多个非遗项目齐聚雨花

郭存勇四处寻访非遗传人,他不仅走遍了湖南全省14个市州,其足迹更是远至贵州、江苏、广东等地。

“没有老郭,我只怕早成了一名彻底的油漆商。”湖南邵东泥书技艺传承人刘上四,拥有一项常人难有的绝活——用泥巴和桐油做原料写字,字体优美牢固,百年不掉。凭借这门手艺,刘上四的祖辈给祠堂写字做匾,日子红火。后来祠堂渐失,凭手艺糊口越来越难,当郭存勇登门时,刘上四早已改行做起卖漆的生意。

“卖漆的生意谁都能做,但泥书只有你会,你真忍心让这门手艺失传?”郭存勇回忆,三次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泥书老传人终于同意跟随自己来到非遗馆,“现在他的泥书手艺很受门店欢迎,找他做招牌的人络绎不绝。”

“老郭不容易”,有名的“洪氏一刀剪”传人洪源,是最早来到雨花非遗馆的传人之一。提起自己的入馆过程,洪源感慨不已。十来岁就和父亲学习剪纸的洪源,可以一刀剪出数个汉字,但这门手艺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来非遗馆时,洪源干巴巴的口袋里连路费也掏不出来,郭存勇二话不说承担了路费;看到对方没有合用的工作桌,郭存勇干脆自己动手,带着儿子连夜为他做了一张。入驻雨花非遗馆近三年,洪源的“一刀剪”赢得越来越多人认同,如今月收入上万元。

在郭存勇的努力下,目前雨花非遗馆已集聚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非遗传承人200多名,非遗项目300多个。

不断创新,让非遗在活态中传承

“再高超的手艺也不能脱离日常生活,否则只会被束之高阁,直至被淘汰出历史舞台。”郭存勇说,“传统手工艺品一定要解决好供需对接的问题,要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否则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手艺就没法传承。”

在雨花非遗馆里,许多传统工艺都打上了现代的标签。湘南一带有名的竹艺在这里被融入到计算器、鼠标和键盘的设计里,湘西精湛的竹编工艺被运用到时尚箱包的制作中,长沙浏阳夏布、湘西土家织锦、邵阳蓝印花布等则被制成床上用品,巧妙地运用到了室内装潢中。

9月20日,全国首个非遗夜市在雨花非遗馆亮相,这场缤纷多彩的民俗大集,成为市民了解非遗技能、感受传统文化的大舞台。

“要让非遗不被遗忘,就应该让其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4年来,郭存勇不断探索非遗馆的展示方式,加大互动和体验元素,设立展示参观区、体验学习区、节目展演区等空间。同时以“校企合作”模式,结合校本课程,开发非遗体验项目30个,非遗传承人现场教课,让市民和孩子们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如今,雨花非遗馆已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湖南女红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21个称号,已接待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研学共10余万人次、各级考察团230批次、市民游客30万人次。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1日 09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