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永州岛
爱链永州,一网情深!

未来40年,中国还有多大成长潜力

更新时间:2018-03-31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两会时参加广东团会议,被一位年轻代表的发言激发出连串金句,习近平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临场不经意的几句话,恰恰就点中了中国新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要害,也为几年前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最佳注解。

中国的经济增速近年明显地缓慢了下来,以追求「高质量发展」取代以往的「高速度增长」,这样的调整是可以理解的。在理论上,中国GDP总量基数已大,持续高速的难度自然不小。在现实上,以早前的美、日,及稍后的四小龙为例,也是由高速而中速而低速,难有例外,是以现阶段中国已把增长的预测值调低为6.5%。至于长期,恐怕对进一步的调低也做好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准备。但毕竟这只是一种直觉,或最多是一种经验法则,中国未来还有多大的增长潜力,恐怕还是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观察与评估。

不妨就先以过去改革开放以来40年,分两个阶段做一回顾分析,从1979年到2012年共34年,是大约年平均10%的高增长阶段,近五年即2013年到2017年,则是大约年平均7%的中增长阶段。

前34年高增长之所以为高增长,缘由有四:

一、中国走向开放与全球接轨之时,正迎来全球化最新一波的高潮,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二、数以亿计廉价的劳动力,为中国在此一巨大市场中取得了核心竞争优势;

三、体制的持续改革不断释放出1978年之前被压抑住的巨大生产力与能量;

四、对环境生态及对农工低阶劳动力权益的巨大透支。年均10%的增长,既来自前三者的正面贡献,也来自第四者的负面贡献。如扣掉来自透支的不健康贡献,那么2012年之前34年的增长应低于10%;换言之,高增长时代的10%,实际上是偏高了。

其次看2013年到2017年。增长明显减缓,必须看到这是在矫正之前政策错误之下的结果,包括对环境生态的透支、对农工权益的透支、过度的扩张政策。这三类矫正均不利于增长却又不可能回避,所以理论上,近五年的增长理应高于7%。

对过去40年作了这样的检视之后,就可以在这样的基础看未来了,比如说下一个40年。

根据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一取决于需求面,二取决于供给面,前者通过货币与财政政策更多地影响短期,后者一如生产函数所示,靠人才、资源、资本、技术,更多地影响长期。中国执政当局显然已从过往过度的扩张性宏观政策中总结了经验,过于扩张的总需求政策固有利于短期一时的增长,却不利于长期健康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习近平的第一个任期中就进行了调整,开始强调「供给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若就供给侧的形势与条件进行观察及评估,中国未来中、长期展望,具有相当雄厚的潜力。

首先是人才,中国人的智商本就处于世界前沿,教育科研投资又大,大学毕业生一年约800万,一半是理工科,规模是美国的五倍,印度的十倍,还有许多海归。近年来,中国在许多科技及产业领域突放异彩,绝非偶然。

其次,资源(含土地)就人均概念比较,中国不高,但交通运输飞速发展,铁路八纵八横、124万公里,含高铁2.5万公里(全球六成以上),加上公路深入偏僻,土地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大幅提高。

在资本方面,储蓄率高是优势,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则是短板,要靠改革、政策与人才迎头赶上。

最后,再看需求侧。中国与各国一样,虽然都将面对「逆全球化」的潮流,但中国最大的优势是有14亿的人口及已然形成的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

综合以上分析评估,未来的中长期,中国应有很大机会避过美、日及四小龙的轨迹,持续维持中速以上的增长,并在2030年前后GDP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