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5-03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杂志
为销售部招聘六名员工,这是HR张琳进入新公司的第一个任务。实在是流年不利,张琳招进来的六名员工在工作一个月后,有五名主动离职,另一名因吃回扣被客户举报,被公司辞退。销售部的经理指责张琳招聘效果为零,老板也把张琳叫到办公室谈话,批评了好一通。张琳委屈至极,递交了辞职申请书,临走时,张琳对销售经理说,希望下一位HR能招到你满意的员工。
最近,“80后创业者矛侃侃**”的新闻占据各大网站新闻。且不谈论创业者的艰难以及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单论面对事业上或工作上的失败,我们是该如何面对?在职场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当员工犯错时,领导者又该如何处理?在迭代频率如此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倡导“试错”文化。面对“错误”这个被极度讨厌的词汇,我们该如何对待它呢?
悦纳他人错误
在学生时代,家长和学校太过于强调学生要把作业题做对。现在看来,学校里学习最好的学生可能往往是那些最不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的人,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把做错题当成失败的代名词,而不是把犯错看成学习的机会。这反而成为他们进步的障碍。聪明的人善于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能远远超越那些与他们水平相当,但更自负的同学、同辈。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面对员工所犯的错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分清楚两种人:一是能力强,犯了错能反思并愿意吸取教训的人;二是能力差的人,或者能力虽强但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和吸取教训的人。
日本有一个表演大师,有一次在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松开了。有个到后台采访的记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
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难道他不知道这是表演的真谛吗?”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不当场告诉他,我想教育的机会将来会有更多,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这位表演大师并没有因为弟子看不出自己的用心而责怪他,反而对他的细心进行了嘉奖,可谓用心良苦。这样既没有打消弟子以后细心面对生活的热情,又为后面的教导埋下了良好的伏笔。
英国行为学家L·W·波特提出的“波特定律”指出,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所以领导不要只关注员工的失误。
在很多时候,当员工犯了错误时,领导者都会严辞批评一番,有时甚至将员工骂得狗血淋头。在他们看来,似乎这样才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才能显示出领导管理者的威严。其实,有的时候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尤其是一些非根本性的错误,会大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使员工产生对抗情绪,这样就会产生不尽人意的效果。
所以,在管理事务中,我们要学会宽容下属的错误。但宽容并不等于做“好好先生”,而是设身处地地替员工着想。在批评的同时不忘肯定他们的功绩,以激励其进取心,并有效避免伤害其自尊和自信。一个懂得如何顾全他人面子的管理者不仅会使批评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且还能得到员工的大力拥戴。
变错误为正确
如果你不在乎在追求正确的道路上犯错,你就能学到更多,并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但如果你无法容忍犯错,你就不会成长,也会使你自己周围的人很难受,你的工作环境就会充盈着很多流言蜚语和恶语中伤,而不是健康、诚恳地对事实的追寻。杰夫贝佐斯讲得好:“你必须愿意接受反复的失败。如果你没有接受失败的意愿,你就要注意,自己不要再去创造了。”如何正确面对自己或他人犯下的错误,笔者有几点建议:
把失败变成好事
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你看到别人的成功,那是因为你只注意到了他做成功的这些事情,他们肯定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失败过。我们应该学习的,是那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把失败变成功的人。失败是个痛苦的经历,而成功是令人愉快的,所以与直接获得成功相比,人先经历失败、再做出改变、最后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物质要更为丰富。那些轻易成功的人,不会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当然,最坏的情形是,失败了却不自知,也不求变。
珍爱自己或他人的错误,不要因此懊恼
人们通常会为自己犯错感到沮丧,这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只看到了不良的结果,而没有看到错误实际上也是进步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迈克尔·乔丹是一位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但他简直是沉醉在自己的错误中,把每次错误都当成改进的机会。乔丹明白一个道理,错误就像是玩小拼图游戏,每完成一个,就会得到一个宝贝。当你每犯一个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就会使你在未来免于再犯类似的错误。
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
如果你还是一名新员工,很可能会特别在意领导对你的评价,领导对你的一言一行可能都会牵动你脆弱的神经。想想看,如果你的领导告诉你,你这个方案可以换个思路,此时你要认为他在责怪你,你该多么愚蠢和低效。有则改之,继续努力就是了。
不要纠结于埋怨还是赞美
要记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除了作为未来的教训,不要再反复地折磨自己。如果用人的一生来对比,小米正在遭遇中年危机:不再轻快、不再高歌猛进,变得成熟稳重、循规蹈矩。几年前,小米就开始了大规模投入核心技术的研发。因为一个公司想走得远,想真正成功,就一定要在核心技术上进行突破。其中一项技术就是芯片。业内人都知道,做芯片九死一生。手机芯片几乎是集成度最高的元器件,超过10亿个晶体管,10亿元投入起步,10年出结果。但雷军的态度是,“投资者必须有钱,有耐心,有足够的坚持”。埋怨和赞美对于技术的革新没有任何作用,只有试过了,专注了,才有可能成功。
观察错误模式,判断是否因为缺点引起
每个人都有缺点,一般都会通过某种错误的形式体现出来。通往成功的捷径始于你了解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一开始要把错误记在纸上,连线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写下你面临的最大挑战,即最妨碍你实现愿望的那个缺点。想要突破障碍,首先就要承认它们。
记住在经历痛苦后要反思
不要将痛苦的经历一笔带过。要好好琢磨、探究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打下未来改进的基础。拥抱你自己的失败,直面给你和他人造成的痛苦,这是实现真正改进的第一步。心理学家把这称为“触底”。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就会把直面错误和缺点的痛苦转化为喜悦,进而实现“达到彼岸”。要知道,痛苦+反思=进步。
没有人能客观地看待自己
每个人都有看不见的盲区,人类天生就是主观的。在此,每个人都有责任给予他人诚实的反馈,并以开放的心态解决彼此的分歧,以此帮助他们了解真实的自我。
教导并强化“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
为了鼓励员工将错误公开并进行客观分析,管理层需要打造相应文化,使得此举成为常态,对压制和掩盖错误的做法给予惩处。这样做是为了明确一点:一个人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不能直面自己的错误。每个人都会犯错。主要的区别是,成功人士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普通人则不能。要营造一种环境,让人们敢于犯错,以便从错误中学习,这样就会快速进步,也不会再犯大错。在强调创意和独立思考的机构里尤为如此,因为接受必败必然是成功之路的一部分。正如爱迪生所言:“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成功的方法。”
犯错误会带来痛苦,但不应因此让自己和他人选择逃避
痛苦说明某些事情出了问题,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了从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你必须坦诚、公开地承认错误,并努力避免再次犯错。从事企划专员的李晶晶就没能在犯错中吸取教训。在组织今年公司的年会过程中,李晶晶负责现场音响、灯光效果。可是在年会开场前两个小时演员彩排时,音响出现故障,有的演员就开始责备李晶晶工作不利。好在部门经理临时派人处理了此事,年会正常举行。在年会进行时,经理再次临时派给李晶晶任务时,她却说:“经理,这个工作不适合我,我不想再插手年会这件事了。”
在职场中,像李晶晶这样出现工作失误就一蹶不振的人有很多。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并不符合你自己和你所在公司的最佳利益,并会阻碍你达成目标。如果你回顾一年前的自己,而没有为自己所做的错事感到震惊,就说明你还没有吸取足够多的教训。
当然,本文所说的错误或者失败或者教训,是工作上为了业务开展而尝试的方法、道路、理念,而不是鼓励员工去违法乱纪。为了促进员工从尝试和错误中学习,在考虑你愿意接受什么样的错误时,要在该错误的潜在负面影响与吸取教训增加学习机会之间做出权衡。在确定自己对别人宽容到什么程度时,要秉承这样一个原则:“我可以容忍你把车蹭掉了漆或撞凹了一块,但我不会冒大风险让你把车子给全毁了。”
来源:人力资源杂志,作者杨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