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05 信息来源:杭州日报
叶子绿了,小黄车却要黄了?昨日,一篇公众号文章《小黄车快黄了》被热传,文中指出ofo总部大幅裁员,比例高达50%且还在扩大,另外高管层变动剧烈,ofo目前形势紧张。文章一出,ofo创始人于信立马在朋友圈回应,称高管离职一事并不属实,整个事件其实是有人在背后推动。
这个春末夏初,世界对共享单车不太友好。4月4日,摩拜被美团27亿美元全资收购;5月21日,小鸣单车正式宣布破产;ofo创始人戴威则在内部会议上提到了电影《至暗时刻》,号召员工“战斗到底”。短短三年时间,超过2300万辆各种颜色的自行车进入了中国大街小巷,记录在案的有77家运营公司,超过600亿资金汇入其间,共享单车是中国互联网上最近一次波及全民的创业大潮,但是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从“新四大发明”坠落为“融资黑洞”。
摩拜创始人李斌和胡玮炜曾经算过账,共享单车平均成本在700元左右,每天每车使用10次,客单价1元,以租赁模式在降低运维成本情况下3-6个月可盈利,“财务模型很好”。可惜,中国的创业环境基本上是只要一条路被走通之后,各路人马立马蜂拥而至,随后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烧钱。最后风口上的猪,变成了被资本用钱“烘烤”的乳猪,备受煎熬。
风险投资从机构或者富人那里筹到钱,投资到他们认为会升值的公司。他们想要的不是线性成长,而是幂次法则,即20%的关键事物带来那80%的收益。一开始创业者和资本是“我有故事你有酒”,可是等到资本进入的越来越多,公司估值越来越高,最后能为故事的结局买单的,只剩下BAT了。“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是BAT的,连你们也是BAT的,因为只有他们才有余粮啊。”桀骜如360创始人周鸿祎,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残酷”。
桔子酒店创始人吴海在卖了他的第三个“孩子”后表示:“我应该是再也不想创业了,20年被逼创业够了。”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三次把企业做到不小的规模,他是成功的,但最后三个项目都是卖掉的,全部没有等到江湖人人羡慕的IPO,他感叹自己只是一个失败的“代孕妈妈”。
现在,戴威和他的ofo成了互联网江湖中罕见的不向资本跪拜的创业者,以他为首的从北大走出来的4位90后创业者,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无论如何,都要像《至暗时刻》里的丘吉尔一样,给自己比一个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