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永州岛
爱链永州,一网情深!

大佬级的投资分析,值得你读100遍

更新时间:2016-09-24 信息来源:

导语:本文为2010年已退出江湖的原基金经理李国飞先生2012年在北大的演讲,李国飞是投资界一前辈高人,此文全面阐述了投资学。推荐给大家。

作者:李国飞

来源:财通社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和北大的年轻校友们一起探讨投资的一些理论。

我对投资理论研究一直就很有兴趣。95年进入这个行业,从操盘手到基金经理到出来自己做,感触和体会还是很多的。

投资是项很辛苦和很寂寞的工作。投资体系庞大而且复杂,就象一座很大的森林,我们要耗用一生去研究它,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

今天的分析框架分四个部分:宏观经济、股市波动性、公司经营、公司估值等。

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黑天鹅》,它的主题是说,我们辛辛苦苦建立了很多投资模型,去管理我们日常的投资。但是一次极小概率意外的出现,就可以颠覆一切,将辛辛苦苦建立的模型打破,很多财富从而化为乌有。

但我想,巴菲特从60年代做投资以来,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所谓黑天鹅事件,他不但存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他是怎么做到的?

2008年《黑天鹅》这本书的出版,让投资界很震惊,都在反思。黑天鹅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关健是我们如何去应对,让我们的资产不断增值,活得更好。这是促使我去思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宏观经济分析

(一)用“单一规则”分析经济周期

研究经济就是研究周期。我尝试用“单一规则”来分析经济周期。“单一规则”是借鉴弗里德曼的说法,他认为,当代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信用形式,一切经济政策的调节都是通过货币的吞吐(扩张或收缩)来发挥作用。一切经济的变量,都和货币有关系。

(二)一切通胀问题都是货币问题

一切通胀问题都是货币问题,这是弗里德曼最著名的论断。通胀这个词语容易产生歧义,CPI并不是最好的指标,货币购买力这个名词可能更好,大家更容易理解。我认为,我们可以用货币发行总量的变化大致估算货币购买力水平,具体到某一项资产价格,我们可以用供求关系来加以判断。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来分析房价、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

另外判断有色金属价格,全球量化宽松条件下,不仅中国资金起作用,全球资金都起作用,当然只有涨了。怎么去衡量货币供应量呢?有很多指标,比如M1增速、M2增速、M1增速-M2增速、M2/GDP等。

(三)对巴菲特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巴菲特教导我们潜心研究公司而不必关心宏观经济,这种认识是错的。

1968末他关闭合伙基金公司是很明智的,后来美国经济和股市都陷入长期的调整。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长达三四年的时间,巴菲特的公司资产有四五百亿美元的现金,一直都没有做大的投资,直到金融危机之后,他才开始大规模投资,能用的现金都用完了,而且还采用发行新股方式收购铁路公司。

他是这波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

巴菲特是真正研究宏观经济的高手。判断非常准确。宏观面对股市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想做好投资,不花心思研究是不行的。

二.股市波动性

(一)钟摆

经验表明,投资者的情绪总是从极度悲观到极度乐观,股市因此总是大幅波动。股市的波动性恰如一个钟摆,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波动,就有机会,有大的波动,就有大的暴利的机会。

(二)股市和宏观面直接紧密相关

宏观面对公司业绩、整体融资环境和市场信心都有重大影响,直接影响股市。我想股市大的波动有七八成的原因是宏观面的变化。经验表明,股市一般在宏观面见顶之前三至六个月见顶,在宏观面见底前三至六个月见底。

(三)股市波动的本质是资金的运动

钱涌向哪个公司,哪个公司价格就会上涨。股价波动,最本质的的原因就是资金运动。

股市资金运动可由以下几个因素作出判断:

1.货币增速

研究市场资金动向的指标,比较敏感的有M1增速,M2增速,M1增速—M2增速等。有很多实证分析,非常值得重视。

2.PE\PB

市场整体的PE\PB水平是衡量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比较好的指标,也是评判资金参与投资股市风险的一个很好的指标。2001年最疯狂的时候,两市整体PE是70倍。2007年10月,市场6200点,历史新高,当时深市PE是69倍,上海是50.6倍。

类似的情形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每次泡沫发生前,都认为这次没事,因为这次和以往是“真的不一样了”,但结果呢,“每次都是一样”的。

3.资金成本——利率

利率和通胀率直接相关。利率的倒数往往是市场的价格中枢,即常态下可接受的PE水平。如果利率不断下调,那合理PE也要调高。日本股市的PE有五六十倍,因为日元的利率将近零。

在美国,一个经验是,如果利率低于4%,即使利率再往下调,投资者可接受的合理的PE也就是25倍,哪怕利率降低到2%,市场PE也很难往上调到那里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70年代起一个主流的观点认为,适度的通胀是有益的,3%--4%是合理的水平。我查了一下1997-2008年金融危机未发生前11年的数据,美国的通胀率在3%左右。大家预期即使现在通胀高于4%,美联储也会想方设法压低通胀至4%以下,这就是利率低于4%之后,美市PE往上调整会出现钝化的原因。

4.换手率

市场能不能上涨,要看多空双方的力量比较,换手率非常值得重视。在低点往往成交极度萎缩,因为想买的人少了,在高位,一般放天量,因为想卖的人多了。虽然说买和卖的金额无论在什么点位都是均等的,但实际上决定方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比较高的位置换手率急剧扩大,是很值得警惕的信号。

(四)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是索罗斯提出的。我觉得没有比它更好的解释市场波动性的理论。

有人总结,在投资方面人类常见的情绪有16种,比如代表性效应:认为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错误共识效应:高估与我们所见略同者的人数;选择性认知:只愿意聆听有利于我们判断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置之不理。

人类的这些情绪会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索罗斯据此提出了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的核心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会互相影响。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市场走势,甚至改变市场原本可能的走势,一个大的趋势一旦形成后,二者会互相加强,互相巩固,直至“无可动摇”,索罗斯称之为“加速期”,当认知和真实差距很大时,形势就会失去控制,直至逆转。

我总结它有几个特征:

1.市场形成高度的共识,包括分析师、基金等形成高度共识。

2.在顶部时,总有些举足轻重的公司进行大规模融资,市场解读为利好,还要上涨。我最有印象是07年8月的时候,万科以31元,一个很高的价格,配股融资大概约100亿元,消息传出之初,万科的价格从20多,一口气涨到36块钱去了。真正实施时,股价直奔41元,市场把它解读为重大利好。之后,万科走势一落千丈,最低跌到三块多(除权后)。

3.在底部时,一些举足轻重的企业回购股票,市场不理不睬,还要下跌。我们看到04~05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很普遍,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大量回购股票,但市场置若罔闻。因为很多时候,公司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自己的实际情况,高位时,它觉得可能高估了,会考虑以增发的方式,拿到更多的钱,在低位时,它觉得,价格太低估了,这么好的价格,我为什么不买进它注销呢?

4.在一个很短时间里,股指或者一些非常重要的公司,会出现突然间加速上升或加速下跌的情形,这要高度警惕,形势可能要逆转了。黎明前的黑暗,会特别的黑,登顶之时,有人会发疯。

(五)旁观者

下面我谈谈“旁观者”的问题。

基于反射理论,索罗斯认为,一般人很难判断股票市场的走势,为什么呢?因为你本身就是市场,你已经和这个市场融为一体,互相影响,你的判断影响股市的走势,股市的走势反过来又影响你的预期。那我们怎么能够走出这个误区,研判市场大势呢?

我想应该做个“旁观者”,和这个市场若即若离,才能“旁观者清”。如果和这个市场离得很远,就很难发现本质、发现主要矛盾;走得太近,各种锁碎消息充斥市场,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干扰我们对主要矛盾的判断。我们要做一个bystander,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待市场,我们要离这个市场既远又近,始终把握主要矛盾,客观认识这个市场。如何做一个“Bystander”,这是一个重要课题,对我而言,始终这样要求自己。

这是成功投资的关键所在。

但是,非常难。

(六)对巴菲特的误解

巴菲特说过,纽交所即使停市三年,对他都没有什么影响。费雪也说过,在股市中有两种挣钱的方式,第一种是挣股市波动的钱,第二种是挣企业业绩增长所带来的钱。

听起来,他们似乎认为研究股市的波动性不重要,研究公司的增长就够了,价格波动和公司业绩增长是两件不相干的事情,很多人接受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买进一个好公司,预期长期会有增长,就不管股市了,长期守着它。07年高潮的时间,这种论调很流行,有人买了万科招行,就打算放个20年,结果是损失惨重。

巴菲特在高潮时会卖股票,在低潮时他很开心,因为买股票发财的时机又到了。07年的时候,中石油,涨了5倍后,他卖掉了。08年,在金融风暴最激烈的时候,他不但把能买的钱都买了,而且还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收购铁路公司。

另外一方面,巴菲特个人的持股和他的上市公司(伯克希尔)的持股,不是一个概念。在08年7月,他曾经接受过一个电台的采访。他说,我之前的个人的投资100%是国债,现在开始是满手的股票。不久后还有一次,他接受采访时说,我的持仓里面大部分是富国银行。

大家可能认为他公司有什么股票,他的个人投资也是什么股票。公司持股在大跌时没卖,他自己的持股也不卖。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

另外我认为,投资股票跟做企业是不一样的。做企业的时候,无论是高潮还是低潮你都要持续经营。不能说高潮的时候,就把它卖掉,低潮的时候再把它接回来,没有这种事情。

一些伟大的企业,低潮的时候它要抓紧时间进行收购,进行扩张。但是我们做股票不是那么回事,高潮时把它卖出去,低潮时把买回来,才是明智的选择。

而且,一个公司,在陷入低潮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它一定可以东山再起,因为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变化,一些管理团队的变动,可能都会对它的持续经营造成致命的影响,有些坎可能过不去就过不去了。我们死守一个公司,风险实在非常非常高。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柯达,几十年的大蓝筹,现在一败涂地。

三.公司经营分析

(一)公司本质:价值观和执行力

我认为,一个公司就是它的价值观加上执行力。

价值观,我的理解有三点:第一点是它的愿景,它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第二点它如何定义和员工的关系,第三点它如何定义的和客户的关系。这些就是价值观的全部。

问一个普通人,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不清楚,甚至认为这是自寻烦恼。只有最优秀的人,他会认真思考总结,他有一套完整清晰的为人处事的哲学,他就是这样做的。

公司亦然。

执行力包括:一是员工赏罚晋升机制,二是质量管理,三是客户关系管理,四是研发和创新机制。

(二)选股标准

1.护城河

我评估公司是否优秀和强大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巴菲特常说的护城河,它的深度到底有多深。除此之外,我认为无须第二个指标去评判。没有比这更核心的东西了。护城河一般源于专利技术、服务质量或者产品质量。Intel,它的护城河是技术专利,万科星巴克这些公司,它的护城河是它的服务和质量。形成很深的护城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2.三点标准

我这几个标准是消费类公司的选股标准,其实稍稍修改一下,别的公司也适用。我自己是真的这样去选股的。

第一:善待客户。对于消费类公司,我们一定要注重客户对它的产品有多满意,投诉机制是否顺畅。这点非常非常重要。只有客户满意度很高的公司,才值得我们研究。如果客户对这家公司的产品不满意,那多好的财务数据都是没有用的。

第二:善待员工。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都是很高的。他们会为身为公司的一员为荣。像万科,毕业生如果能去万科-----地产界的黄埔军校,他觉得挺骄傲的。在互联网业,如果能到腾讯或者到百度,这个员工也觉得挺自豪的,能去这个公司很不容易啊,证明自己很优秀,他也愿意为这个公司有所付出。

我经常问他们员工工资收入水平,晋升是否主要是内部产生,每年是否有一定的淘汰,工作是否有成就感。要了解这些,就必须和公司的各个阶层,包括高中低层都有接触。要了解员工的士气,最好的办法是问最前线的员工,看他们是否满意,斗志是否高昂,如果他们对公司诸多指责,那么就要小心一点。我们要深入公司,和各级员工建立一些私人的关系。

第三:产品创新。在超市,看一看公司有没有经常推出新产品,卖得好不好。如果你是招行的股东,经常去他们的网点,看看他们的服务好不好;如果你是腾讯的股东,你可以下载他们的软件,看看有没有些很酷的新功能,和别的公司的产品性能上对比一下。要亲自体会。商业竞争实在太激烈了,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利润持续增长的保证。

从财务角度来看,简单谈谈,我们希望有好的ROE,有好的毛利率,少负债,最后不负债。依我的选股标准,如果公司的毛利水平没有40~50%,那根本连看都不要去看它。毛利水平很低的公司,降价的时候,风险很大,抗通胀的能力很弱,不是一个好的长线投资的标的。

(三)公司的生命周期

我把一个公司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平台期和衰落期。长期投资于不同周期的公司,获得的回报是完全不一样的。从一开始投资的时候,就要建立一个框架,它到底处于什么的一个阶段。我最喜欢投资的公司,是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它已经脱离了初创期的危险,公司业绩开始大幅成长,那么我们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利润。

四.卖点和买点

(1)卖点

我介绍过,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成长期又可以分为高速成长期、稳健成长期和缓慢成长期,然后进入平台期。我认真研究过,在高速成长期的后期,或者是稳健成长期的中后期,市场会给公司一个很高的估值,PE会很高。在高速成长期的末期,市场往往会极度不理性地给它一个不可思议的PE。

我们看01年的时候,网络股泡沫就是这样吹起来的,有些网络公司之前可能以每年400~500%的速度在增长,市场就认为这种速度可以长期持续,一个没有任何赢利的公司也可以卖出一个天价,这当然是一个好的卖点。

高速成长期之后,到了稳健成长期,在它的中后段,市场给他的PE会稍稍回落,但仍然能维持一个比较高的估值水平,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卖点。一旦进入缓慢成长期,价格往往会大幅下跌,它的PE水平就会大幅下滑。

看看Google,一家伟大的公司,稳健成长过去之后,现在的PE水平大概只有24倍。微软也是,微软现在的价格是2000年最高价的一半不到,PE只有11倍,过了稳健成长期,公司价值可能大缩水,所以判断它现在处于什么成长阶段,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

另外,涨不动的时候,也是一个卖点。怎么解释这个问题?我们经常会琢磨,公司经营情况如何,这个公司的目标价是多少。如果有一天,发现它涨不动了,各种好消息都出来了,它还是不涨。那它现在是什么价格,那它就值什么价。不要和市场过不去。这个道理听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

(2)买点

好公司碰到不好的时候,是最佳的买入机会。或者是由于股市大跌,或者是行业遇上低潮,或者是公司碰到了一件倒霉的事情,导致价格大跌,那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巴菲特说过熊市是投资者的好朋友。每次碰到股市大跌的时候,都是好的买点,所以我们应该很Hi才对,而不应该愁眉苦脸。当年他买运通,那时公司刚发生了色拉油丑闻,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但巴菲特认为这一事件并不影响公司长远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码买进。当年买万科也是,05年上半年,公司发展得很好,但行业受到宏观调控,市场如惊弓之鸟,一路暴泻,股价跌到你不敢相信为止。这种机会,太难得了。

另外,跌不动的时机,就是买入的时机。

举个例子,08年10月份的时候,金融风暴,跌得非常厉害,港股从32000点一路往下狂跌,当时的PE是25倍多,到底能跌到哪呢?是20000点吗?18000吗?不是,跌到10600点,PE是6.3倍,令人难以置信。

腾讯当时从70多块跌到40块,还曾经下探到过35块。跌到40元的时候,按当年的业绩算,PE在23倍左右,仍然是香港,甚至全世界最昂贵的股票之一,还能跌吗?为什么就不能跌到20块钱,10块钱?如果跌到10块钱,就是6倍多的PE,和市场差不多。

但是,这么多很坏的消息出来后,40块钱左右它就跌不动了,我们还能指望它能跌得更多吗?要不要再等等?实际上,跌不动了,就是一个最好的买点。说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需要冷静分析公司业务,更需要勇气。

(3)和宏观面的相关性

有些公司的业绩和宏观面是强相关,有些是弱相关,还有些比较中性。对强相关的公司,我们在判断买卖点的时候要有定力,要耐心等待周期的顶部区域或者底部区域。对弱相关的公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公司本身基本面的情况,而不必太关心宏观面。这有很多的教训,比如说一些消费类的公司,其实和宏观经济的走势相关度并不太高,很多人等啊等啊,总想在宏观面最差的时候才动手买入,这会错过很多机会。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框架,判断公司和宏观面是何种相关。

(4)对巴菲特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巴菲特买股票后就是“长线持有,一直不卖出”。巴菲特也曾经讲过:“如果不想持有公司10年,就不要持有10分钟”,事实真是如此吗?

巴菲特从60年代开始至2008年,有数据可查的,他一共投资了200多只公司,持有超过3年的,只有22只。

可见,护城河的深度是需要经常作评估的。一旦公司的经营有问题,就要走人。或者认为未来增长空间有限,也要出货。巴菲特在07年赚了五六倍卖出中石油就是一个好的案例。

五.小结

现在我想做一个小结。市场里有很多种投资理念,每一种都有成功的案例,都有可取之处。我所坚持的理念,和大家分享一下。说简单也很简单。

首先,分析宏观周期,每三五年就是一个经济周期。我们要耐心观察;

首先,分析宏观周期,每三五年就是一个经济周期。我们要耐心观察;

其次,制定十分苛刻的选股标准,耐心等候合适的买点;

其次,制定十分苛刻的选股标准,耐心等候合适的买点;

最后,既然公司是无所谓估值的,我们要和市场若即若离,关注市场的情绪。

最后,既然公司是无所谓估值的,我们要和市场若即若离,关注市场的情绪。

六.投资的境界

和做人一样,投资也是有不同境界的。巴菲特的境界很高,高山仰止,我们应该有信心见贤思齐。

有一天我看《庄子》里的《庖丁解牛》,豁然开朗,觉得我们做投资能达到的境界,原来和庖丁没有分别。

《庖丁解牛》故事很精彩。文惠君要找庖丁讲讲他是如何解牛的,为什么水平如此之高”。

庖丁说,宰牛之初,“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下刀时,“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我的理解是,任何事物都有脉络可寻,对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要认真把握,掌握其规律。例如投资,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宏观面、波动性、公司经营、估值体系这些节点都很重要,我们要全盘考虑,发现规律。

普通屠夫宰牛,一个月就要换刀,好的屠夫宰牛,一年就要换刀,因为他们总是猛割猛砍,当然刀很容易就折了。庖丁不一样了,十九年了,一把刀没换过。

他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他对骨头关节这些地方,不是一轮猛砍,而是用非常薄的刀,游走于“有间”(空隙)之中,自然游刃有余。

我的理解是,投资是件很寂寞的工作,很多时候是自己对自己心灵的拷问,会遇到很多困难,股价的涨跌,也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影响。我们要力争发现一些重大的趋势,包括宏观面的、或者公司经营层面的,在困难堆积如山的茫茫前程中寻找一条坦途,尽可能回避一些非常痛苦的选择。

垃圾堆里找黄金,非常困难;大势很不好,有些聪明人横刀立马,火中取栗搏反弹,很不容易;巴菲特一位很有智慧的好朋沃尔夫曾教育巴菲特:“沃伦,如果你在一个黄金堆里找一根黄金做的针,那么找这根针就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可是看一看周围,到处都是拿着放大镜去寻找这根针的聪明人。简而言之,我们要去挣一些容易挣的钱,不要去挣一些很难挣的钱。容易挣的钱呢,容易挣很多倍。很难挣的钱呢,即使我们很努力,付出非常多,但还是很难挣钱。

庖丁解牛毕,“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种感觉太好了,有志于投资的各位,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达至庖丁的境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