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7 信息来源:JIC投资观察
鬼叫你穷,顶硬上
青年作家蒋方舟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说,现在社会的容错率变得很低,一步走错,过几年再回头,年轻人可能已经没有了容身之所。
很无奈,前世代觉得无趣的那种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恰恰非常奢侈。他们连“熬年头”的机会都没有,必须非常拼命才能勉强平庸。
有人说,要摧毁一个中年人非常容易。其实,当下年轻人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一点也不比中年人少,甚至都能将大好青年提前逼进了中年危机。
青春,本该最是朝气蓬勃,年轻人的内心应该永远有一团火。没有一个时代的时间成本,比现在更高。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分工更加细致,个人选择更加自由,年轻人看似有了很多机会。实际上,竞争已经异常激烈,而他们往往别无选择。
西单女孩任月丽,不过是无数北漂中幸运的一个
今年4月,江苏常州大学白云校区有一间寝室很有名。这间寝室的8名男生全部考研成功,连宿管阿姨都拉横幅以示祝贺。
原本励志的校园佳话,却遭一些网友的冷嘲热讽:本科双非,考上985也没用。
这种心态,说明社会上的确存在学历歧视潜规则。不少名校硕、博士在找工作的时候屡屡受挫,只因本科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
广西人小韵,本科读的是广东某二本院校,后来通过加倍努力,考上了北京的985研究生。不曾想,因为本科学历不好的缘故,求职之路比别的研究生曲折不少。
小韵最终拿到的几份offer中,月薪最高都不过6500元。这个薪酬水平,要在北京生存,多少有点捉襟见肘。
《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应届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平均起薪分别为4300元、5900元和7900元。这么看来,小韵的这份工资已不算低。只是临近毕业的那些晚上,她夜夜失眠。
毕业狂欢之后,真的能拥抱美好未来吗?
阿涛工作三年,自觉身材一直维持得不错,直到那天公司体检踏上体重计。
他觉得,这个秤一定是坏的,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一年长了二十斤?!
一年前,阿涛从悠闲的杂志编辑,变成了昏天黑地的公号狗。“996”那都算轻松的了,阿涛简直是7/24的公号狗本狗。
他依然记得加班遇上滂沱大雨的那个夜晚,从办公室下楼打开打车软件那一刻的绝望:排队145人,预计等待7小时。
睡眠时间无法保证不说,连吃饭也总是匆匆忙忙,并且都在工位解决。中午的外卖,下午6点还摆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情况时有发生。
晚饭时间通常跟足西班牙时间,每个月的KPI悬梁刺股,压力越大,越想吃宵夜。阿涛摸了摸自己的肚腩,怎么年纪轻轻,就中年油腻?
抬头再看身边的女同事们,常年爆痘+姨妈失调,一个个也早已是阿姨了,内心总算获得了一丝安慰。
有一种狗叫公号狗,有一种肥叫过劳肥。最开心的事,就是回家倒头就睡。
加班怎么忍得住不吃宵夜
前几天,微博上有一个视频很火。一个苏皖交界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监控镜头下的服务人员在狭小的空间里,从收费到给票,整个过程如同流水线工人,一板一眼,全程面带微笑。
有人在评论里说看得心酸,还有一位网友说看到抑郁。所有觉得心疼的人,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日常。
“过去我们让机器人模仿人类,现在我们让人类模仿机器人。” 在现代社会,人类的分工越来越细,人就是拧进社会大机器里的一颗颗螺丝钉。
有人深夜里在微博上搜索“辞职”,发现每两三分钟就有一个人发微博吐槽说想辞职。大多躲在CBD格子间里的年轻人,某种意义上都在做机械工作,可替代性也非常高。
有多少人活得像这个机械的收费员
“日常想辞职”的心态非常矛盾。年轻人既担心自己像西西弗斯,每天都要重复徒劳无功的工作直到永恒;又担心知识换代太快,自己竞争力下降,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在《吴晓波频道2017新中产报告》中显示,比起工作压力,新中产更害怕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在工作选择上,新中产看中的是“更宽广的施展平台”“更符合前沿趋势的行业”以及“薪酬、期权待遇”。
自我实现,是新中产在职业上的最大诉求和焦虑所在。
没办法,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很可能将年轻人在职场上的积累,一夜清零。
从事着没有成就感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嘲在搬砖
映霞那天在微信里说,她跟男朋友分手了。
恋爱四五年,广州男友的爸妈始终不喜欢她。她不是本地人固然是原因之一,关键到底还是她的家庭负担太重。
大学毕业以后,映霞换过几份工作,只要钱多就跳槽,并没有太周详的职业规划。除了有自己的助学贷款要还,她要养家,还要供弟弟读书生活。
四年过去,弟弟大学毕业,在深圳的科技公司工作,薪水不低。但是,过时过节打电话回家,老妈还是经常对她说:“女孩子要懂得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你有闲钱就多寄点钱回来。你弟弟刚工作,将来还要准备结婚。”
结果,即便弟弟已经工作,他的助学贷款还是映霞一人还清。而她的父母每一次在电话里只念叨弟弟,从来没问过她。每个月把工资中的三分之一交给房东,再将三分之一打回家,其余的,算上吃喝拉撒,所剩无几。
问映霞,这么多年感情,不可惜吗?
她说:“算了,换我也可能这样。婚姻是利益捆绑,即使不找金库,也没有人会找个债主。”
在大城市恋爱变成一件越来越昂贵的事情
最近,北京楼市调控升级,新房供应有限,让部分居住需求转移到租赁市场,房租一路上扬。
据说,以北京平均工资9986元/月计算,北漂要不吃不喝26年才能买一套房。所以,一个北漂,要搬多少次家,才能真正在北京安家呢?
答案各有不同,但在高房租的挤压下,年轻人的答案有一点相似:一年必须往外搬一圈——连码农都从五道口搬到了回龙观,工作几年租住三里屯一室一厅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曾经高喊不买房只租房的年轻人,有的正在承受着高租金对生活的挤压。有的则靠父母搞定首付买了房,可是房贷占比超过收入三分之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连用的卫生纸都一擦就破。
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那都是咸丰年的前尘往事了,连工作不如意都不敢辞职,生怕房子断了供,连老婆都娶不了。
哪怕从这个房子到最近的地铁站要坐接驳巴士,颠簸之间,都市人最爱的周末驱车郊游项目农家乐和草莓园,每天尽收眼底。
已经上岸的70后、80后就在岸上了,没上车的年轻人永远在赶末班车。
凌晨三点的北京有什么好看?
这阵子,南生没日没夜的加班,但总觉得账户里面的钱增长速度很慢。于是,经朋友介绍,她找了一个理财顾问咨询。
一轮聊天下来,理财顾问听完南生的存款数目之后,礼貌地笑着说:没关系,你还年轻,慢慢存吧。走出理财公司大门,南生觉得,辛苦几年,都是白干。所有投资回报率比银行略高的理财产品,起码都要10万准入。
有时候看着自己口袋里那点工资,即使已经比父母高两三倍,但在狂飙的房价和高企的物价面前,实在非常可怜。
房子眼见是一辈子都买不起,工作压力又大,别人的快速成功还在朋友圈里全方位轰炸,“差距”的强烈刺激是24小时的直播。那么,年轻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只剩买买买了。
在新精致主义的消费时代,年轻人个个看起来都活得人模狗样。中国的消费新浪潮,有多少是年轻人吃好喝好玩好推波助澜而成的。可事实上,他们都买成了隐形贫困人口,宝宝心里苦,宝宝永远缺钱。
北京地铁早高峰入口
姚守川,一个生活积极的90后,熬夜准备考试,过了几天感到身体发冷,以为是感冒。结果,他在ICU里挣扎了21天,在鬼门关里走了一趟,终于回到了人间。
有的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今年3月底,江苏大学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小顾,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值班约14小时后,在交接班时突然晕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在持续努力地工作,没有停歇,没有睡眠。像病痛、生死这样的坎,其实早早就潜伏在他们身边。
有时是他们自己,有时是他们的父母。
很多人都没想到,一场流感掏空了一个北京中产家庭,突然将生命的脆弱和中产的压力暴露无遗。《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朋友圈热传,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怕有同样的遭遇。
年轻人不仅自己不敢病,更怕家人生病鞭长莫及。
崩溃的除了电脑,还有年轻人的身体
香港独立乐队My Little Airport的《西西弗斯之歌》提供了一种面对工作和命运的观念。
既然加班必不可少,客户爸爸通常难搞,升职看似遥遥无期,病痛随时可能降临,与其被逼疯,不如在复杂的搏斗中,寻找生活的快感。
“西西弗斯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命运,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继续推石头。直到有一日,他发现他可以蔑视自己的命运,甚至用享受这个过程去否定诸神对他的惩罚。于是,他感觉到自己是快乐的。”
一个西西弗斯翻过山,另一个还在身后跟着
在人生来痛苦的大前提下,能够解决一件事情,就能获得一点满足感。人生的满足感,就是这么一点点来的。
简单一句话,鬼叫你穷,顶硬上——顶住就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