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7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
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编译:戈更夫
据印度媒体livemint8月6日报道,1日,2018年数学界的“诺奖”菲尔兹奖揭晓,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印度裔教授阿克萨伊•文卡特什获得了此项殊荣。四年前,同样是印度裔的曼纽尔•巴尔加瓦也收获了同样的荣誉。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印度本土缺乏学术人才和世界级研究机构的唏嘘感叹:为什么印度人需要在外国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
在印度独立后不久,印度就出现了许多顶级的研究机构,例如巴巴原子研究中心(BARC),印度理工学院(IITs)和印度管理学院(IIMs),而印度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倡议和雄心正是建设这些世界级研究所的关键所在。在尼赫鲁治下,印度科研机构与电厂大坝建的一样多。
但之后,印度在科研领域的表现一直平平,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培养学术人才和发展科研等方面都开始超越印度。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一直是超凡的。21世纪初期,印度和中国在顶尖大学的数量和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的差距其实还不太明显,但自那以后,中国便开始赶超印度,将其远远甩掉。
英国机构QS编制的世界500强教育机构的名单中,相较于印度,更多的中国大学在这里占据了一席之地。根据最新排名显示,中国有22所大学出现在500强的名单之中,而印度只有9所。
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差距也可以从各自国家科研出版物被引用的次数及其影响中看出。科研成果输出水平较低是印度研究机构没有获得靠前排名的原因之一,这通常是决定大学排名的一个重要指标。
2014年,有学术论文指出,印度大多数的博士生没有接受过独立数据采集和相关分析的培训,他们也很少用不同的软件来验证他们的假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作为五年计划的一部分,中国一直在努力改革其高等教育部门,它们越来越注重研究,并在博士学位的授予上逐渐超过美国。文章提到,虽然中国大学最初依赖国家资助,但后期,他们能够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学生的学费,高校校办企业和咨询公司的利润,以及慈善捐赠等。资源的增加也提高了中国高等学校的入学率,并在21世纪初超过了印度。
按照全球标准,印度的科研总支出很低,并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的支持。与西方和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来自校友和企业的慈善捐赠文化在印度还尚未出现。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关系也不发达。鉴于印度的财政资源紧张,可能只有私营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建立高质量的机构并促进前沿研究。
提高高等教育成果还取决于印度完善基础教育的能力,以便入读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具备基本的学术技能。2017年印度教育年度报告(ASER)显示,印度大多数农村青年缺乏基本技能。调查显示,印度14至18岁的农村青年中有一半以上还不会基本的数学运算。
正如2014年的论文所说:“中国高等教育领先印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首先加强了中小学义务教育的体系,而印度现在才开始打算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