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永州岛
爱链永州,一网情深!

纽约时报:从臃肿的编辑制度开刀

更新时间:2017-02-16 信息来源:

来源:时代周报


 三年前的3月,《纽约时报》对内发布《创新报告2014》,对报社内部存在的诸多弱点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那一份“创新报告”描述了一个在媒体数字化时代裹足不前的《纽约时报》。当BuzzFeed、Vox Media和《华盛顿邮报》等竞争对手正在飞速拓展数字媒体业务时,止步于数字时代的《纽约时报》则在挣扎观望,徘徊于数字和新媒体大门外。

  三年过去了,《纽约时报》没有让“三年又三年”。

 2017年1月,《纽约时报》再对外公布了一份长达35页的内部调查报告。“做与众不同的新闻(Journalism That Stands Apart)”(下称“2020计划”),这份报告,被视为三年前那份“创新报告”的后续。

  如果说“创新报告”是《纽约时报》对自身存在的数字化弱点进行的一次深刻检讨反思和战略性思想改革,那么“2020计划”则是思想改革成功后的“战术战略部署”,对《纽约时报》的整个数字化布局起到了细化方针的决定性作用。

  《纽约时报》已有166年历史,是全球严肃报刊的代表,至今仍是美国报业的龙头老大。由于语言风格古典严肃,还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我们可以看到的是,“2020项目”是一次有预见性的主动改革方案,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危机转型。

  “2020项目”

  “2020项目”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大卫·莱恩哈特(David Leonhardt)等七名采编人员奋斗一年的工作成果。莱恩哈特是《纽约时报》前驻华盛顿分支机构主管,目前担任2014年4月上线的《纽约时报》数据新闻项目The Upshot负责人,该项目是一项由数据驱动的新闻解读类栏目。

  近五年来,《纽约时报》的数字新闻订阅用户迅速增长。根据首席执行官Mark Thompson的说法,大选之后的2016年第四季度,《纽约时报》增加了27.6万家净数字新闻客户,这是自2011年公司推出数字订阅新闻以来增长最多的一个季度。总体上,数字用户在第4季度同比增长46%至185万。然而,数字订阅用户和广告用户持续增长未能抵挡印刷广告的下降趋势。印刷广告收入在第四季度减少20%,全年减少9%。受此影响,《纽约时报》集团2016年总收入同比下降2%,仅16亿美元。

  整个“2020项目”报告可以分为两部分分析,一个是35页的报告本身,另一个是执行主编Dean Baquet和主编Joe Kahn写给记者们的备忘录。两份材料互相配合,备忘录也进一步解释了很多报告中未披露的细节。

  被裁撤的编辑

  目前《纽约时报》内部仍采取旧时的传统媒体采编模式—即层层复杂的编辑制度。每一个故事从完稿到发表都有四到七层不等的编辑审阅,这不但大大地打击了新闻的时效性,还因为人事制度的复杂造成了很多额外开支。因此,改革第一刀从臃肿的编辑制度开始。与此同时,将成立更多有关于软性新闻的专题小组,如健康、美食、书籍、文化类等。

  至于新闻形式的改革,“2020项目”中提到,《纽约时报》将会加强在内容可视化和数字化方面上的力度。可视化方面,《纽约时报》延续“创新报告”的主要思想内核,将会在新闻报道中大量引用事件现场图片,并绘制更多图表。

  数字化方面,《纽约时报》于2016年11月推出了自己的VR新闻产品The Daily 360,每天为观众带来一个全新的VR视频。新产品希望利用新兴的沉浸式视频趋势来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与此同时,著名记者Michael Barbaro也开通了自己的直播频道(The Daily with Michael Barbaro),每天直播15分钟,主要就是概述当天的主要新闻。到了2月2日,《纽约时报》宣布加入Snapchat的discover板块,旨在捕获年轻受众人群。

  连政治系学生都更爱Vox Media

  “2020项目”中不客气地指出,《纽约时报》每天生产200条新闻,虽不乏杰作,但大多为泛泛之作。大多数记者的精英教育背景和《纽约时报》严肃的媒体氛围,导致了一种平庸、中间派、不接地气的文风。《纽约时报》如果想要摘掉中庸的标签,向个性化主流媒体迈进,就要摒弃掉这种老古董式的写作手法。

  据说,很多中学老师抱怨,大多数八年级生无法理解《纽约时报》的评论版文章。冗长而没有冲击力的温和态度让它逐渐失去年轻读者的喜爱。据了解,更多的年轻读者,甚至包括政治系学生都更偏好像Vox Media 这种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闻媒体。

  美国新媒体新贵Vox Media是一个解释性新闻网站,由前《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兼著名博主Ezra Klein创办。很多年轻人,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理解复杂的政治新闻和政策条款,聪明的解释性新闻记者们化繁为简以简单的词组造句以及生动的GIF动画、图片和图表辅助读者消化新闻内容。除此之外,更多的读者抱怨道《纽约时报》的写作性别为中年男性,他的语气生硬刻薄,这种性别属性也让其失掉了很多女性读者的喜爱。《纽约时报》不但新闻模式要数字化,连行文模式也要更贴近生活。

  采编团队的改革

  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自由派精英仍在把持着这个全美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然而, 2016年的大选过后,《纽约时报》的高层意识到,仅仅是这群美国精英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更多元化的、更年轻的采编队伍,并尝试着与更多自由撰稿人合作,并将在采编团队中设立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职位。

  此外也不得不受到“社群经济”的影响。目前,大型的新闻机构普遍认为读者社群是客户忠诚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据了解,《纽约时报》跟大多数的严肃媒体一样,目前只有少数的美食版、旅行版会开留言板,然而很多读者表示,他们更希望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如政治、外交、经济等。“2020项目”的重要一项就是开发读者社群,相应地,将在报道中加入更多的流行语和浅而易懂的网络语言以吸引年轻读者加入社会话题的讨论中来。

  更引人注目的是,《纽约时报》也正在创制一个取代点击量来评估文章水准的新指标—很可能就是文章参与讨论的热度。但它又同时强调,新闻编辑间需要更准确地理解点击量—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衡量标准,但不等同于成功。

  在执行主编Dean Baquet和主编Joe Kahn写给记者们的备忘录中,则首先提到《纽约时报》将在未来三年投资500万美元用来报道特朗普和新世界秩序。《纽约时报》认为,这项投资不仅仅只是报道一个变化的政府,同时也是“二战”以来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变化。《纽约时报》希望记录历史,记录一个暮年闯入政界的商业巨人将自由市场经济哲学带到医疗、教育和国防等领域对全球的冲击。

  《纽约时报》一直秉持中立、客观、无偏见的新闻报道原则。然而自1956年之后,《纽约时报》就再也没有为任何一名共和党候选人背书,这在2016年的大选中尤为明显。不少人认为,正是《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偏见导致了选民的反感,反精英、反主流媒体、反政治正确的思潮无声地在民间酝酿,并最终导致了特朗普的当选结果。

  而上周五晚上(2月10日),特朗普又“怼”了《纽约时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