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0-01 信息来源:华夏时报
储蓄大国变负债大国,这样的反转让人惊奇不已!是什么让老百姓们掏出多年积蓄,甚至全家举债?
最近朋友圈里流传一张截图,大家议论纷纷。这张截图上也就是40年前的存款,存了2000多块钱,现在拿到手是4000多块钱,表面上看这么多年下来本息翻了一倍,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考虑到通货膨胀率,那这个损失就大了。
有个数据,我在演讲中间一直引用,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M2是多少呢?13万亿,就是流动性,市场上流动的资金量13万亿。那么现在是多少呢?有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现在是160万亿左右,16年到17年增长了多少倍?增长了13倍还不止。换句话来讲,货币的确是在贬值。
所以老百姓的钱经常也在寻找投资机会,间或也会发生存款搬家的事情,那么往往什么情况下存款会搬家呢?往往就是有了集中性、趋势性的投资机会,比如说股市出现大行情了,那么一般在股市的中后期存款会出现搬家,现在存款又出现了搬家的情景,这一次的方向是什么呢?就是房地产。
那么房地产的这个问题,我们节目里说过无数次,以前也提到,在房地产严控的情况下,今年银行按揭是大规模压缩的,从数据上我们也能看出,今年的增幅并不大,大概只有2.4%左右,可但是房地产销售异常火爆,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按揭没有增加,这些实际的交易是怎么构成的呢?
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消费贷转借而来的,我们看一下最新的数据,8月末全国居民的净存款24.85万亿比去年年底少了1.56万亿,跟2016年2月份的历史峰值相比,那个峰值是29.87万亿,更是少了5.02万亿。
另外,从央行发布的上半年信贷收支来看,上半年个人活期存款减少了1.17万亿,更夸张的是7月份银行甚至出现了排队取款的现象,仅一个月的时间存款就少了7515亿。
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在居民存款下降的时候,银行的消费性短期贷款却在大幅度地上涨,那么2017年前7个月,居民新增的消费性短期贷款是1.06万亿,而去年全年新增的消费性短期贷款是8305亿。
更具爆炸性的消息是什么呢?这些消费贷并没有真实投向消费领域。换句话来讲,这多出来的这么多的短期消费贷,实际上是巧立名目变成什么了呢?首付贷。
现在首付贷的变种还有什么呢?就是通过信用卡套现的部分,一个人办了一张信用卡,最多的可能短期贷出30万来,他办个5、6张可能就周转起来了,就把房子的首付给付了。
也就是说居民也好、银行也好、机构也好,三方面配合将短期的消费贷转成了中长期的房地产投资,换句话来讲,短贷长投过去中国企业不得以而为之的行为,被移植到了居民的投资行为中。
那么这种行为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让中国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一定程度上在货币政策上流于形式,落不到地;另外一方面也加大了居民的投资杠杆。
据调查,我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7年不足35%到现在已经达到了90%。,这仅是从居民个人的债务负担来讲,如果我们把范围再扩大一点,将居民债务放到GDP中间来看,我们就能看出居民加杠杆的严重性,2007年中国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不足20%,那么到了2017年7月份,这个比重已经突破了53%,大家要知道,这个数字在美国是用了40年的时间,完成了20%到50%的提升,在中国用了不到10年时间,可见中国居民杠杆的飙升速度是多么的快。
那么从趋势上来看,如果这种单边上扬的情况,得不到缓解的话,到2020年左右这个数据就会攀升到美国次贷危机前的高度,到时候风险就更大了。
从微观上看,个人家庭的风险,对于我们来讲就更可怕,因为中国居民加杠杆主要还是加在买房上面,个人购房贷款在居民中长期贷款中的比例将近80%。
很多人也会说,这么一窝蜂的买房子,或者说用各种金融手段买房子,还不是担心房价会继续上涨吗?投资有一个规律,大家形成共识的时候,可能就是拐点出现的时候。
所以作为我们投资者来讲,还是要安分守己,千万不要动这种聪明过头的脑筋,房地产企业在去杠杆、在去库存,而我们却成了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