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5-20 信息来源:东安大帝国
1990年,困在海口的青年易小迪,在朋友的帮助下,借了5万块钱,租了个地方开印刷厂。海口天气超热,他穿着背心、牛仔裤和拖鞋,每天骑着自行车出去跑业务。一有印刷成品要送,他就蹬着三轮车去送货,结果人被晒得黝黑。
当时,头脑灵光的“小潘潘”也在海口,不过他不会干易小迪这样的脏活累活,他干俏活儿,办电脑学习班——虽然不怎么懂电脑,办会计师培训班——好像也不是会计专业出身。一个做印刷业务,一个需印刷教材,两个年轻人的手握在了一起,从此不但成为生意上的伙伴,还成为最好的朋友。
潘石屹回忆说,易小迪性格随和,所以在他身边总是聚着好多朋友。当年易的印刷厂里总是朋友不断,各种各样的朋友都待在那里。吃饭时,大家就在印刷厂门口,用砖头支起一个锅,煮一锅米饭,大家边吃边聊。印刷厂成了那个无聊年代唯一“有聊”的地方。
那时候的两个年轻人,生活都特别节俭,潘到印刷厂去,易请吃饭,点上一个菜,来上两碗米饭,放上辣椒就行了。有一次潘提议说吃面条,说咱们点个菜吧,易说吃米饭就点个菜,吃面条就不用了,一人一碗面就可以了。
每个人都无法洞见自己的未来。当年两个就着辣椒就能吃下一顿饭的年轻人,不会想到自己能有今日的财富与声名,而在一旁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饭馆老板,应该也是“猜得到故事的开始,却猜不到这结局”。
直到现在,作为”万通六君子”中最低调的一个,易小迪的简单谦虚也很难与富豪形象挂钩。
他属于“万通六君子”吗?“万通六君子”那都是些什么人物啊——冯仑,地产思想家,开发地产、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样样精通;潘石屹,地产界潮人,盖SOHO城,娶海归媳妇,演电影,发潘币,一直走在时代前列;王功权,从地产开发到金融投资,从政府官员到企业主管,从吟诗作赋到雪月风花,均驾轻就熟、造诣精深、情真意切……
易小迪低调平实,真诚率性且一以贯之。他是“万通六君子”中的一个异类。他的朋友说他正派、低调、简朴,有几十亿的身家生活却极其简单,是真正的大房地产商住房却不大,经常出差坐飞机却只坐经济舱,重要的是他的心境一直那样平静,觉得生活这样就可以了。
潘石屹回忆称,易小迪这个人生活很有规律,在海南研究佛经的时候,每天几点睡觉,几点打坐,几点起床,非常有规律。
与“万通六君子”要么通过跑步减肥、要么通过喝蔬菜汁儿来控制体重不同,有些清瘦的易小迪说自己“既不过分控制,也不过分锻炼,清心寡欲”。他的同事说,他的生活基本是公司与家的“两点一线”,他不抽烟、不喝酒,也很少出去应酬,甚少接受媒体采访,但他每天坚持两至三个小时的“打坐”,这个习惯20多年来从未间断。
“我追求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人要找回自我,发现生活的真实。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必然能达到的高度。”他说,我们的价值观有多高,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就能走多远,而无论做什么,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让别人尊重的人,这是一个梦想,跟从事什么职业没有关系。
他说,“真实的人生是最有色彩的。”他活得简单、通透,真诚地面对世界和自我。
在很多人看来,三轮车夫和亿万富翁这两个角色,在易小迪身上可以同时存在,和谐共生。在海南开印刷厂时,他蹬着一辆三轮车去省委送货,恰好遇到一个同事,也是他原来的领导。领导问:“小易,你怎么沦落到自己送货啊?”他的回答是:“挺好,挺好。”
在万通的格局中,他一直扮演一个任劳任怨的实干者的角色。冯仑也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下属,安排他干什么,他都接受,从来不挑剔。
在沈阳芒果城,他陪着任志强一起听下属的介绍。当任志强不想过多地接受记者采访,轻拍他一下,他就陪着任志强去喝咖啡。
他拉着任志强来为沈阳芒果城造势,不过当他发现记者们更关注任志强和明年房价时,笑着说“看来任志强先生的出现,冲淡了今天的主题”;当任志强批评他“其实易小迪对芒果城的项目也不太熟悉”时,他不争辩,而是在那里笑。
不过在对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机会的看法上,易小迪展露了他直率的一面。任志强认为像沈阳这样的二线工业城市,人口外流情况明显,房地产业机会有限,“在一线城市做房地产就像做奔驰,而在二、三线城市就像做奇瑞QQ”。
易小迪却指出,随着二、三线城市工业的合理布局,城市发展空间更加科学,人口数净增加趋势明显,因而二、三线城市代表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未来。他看好这些城市,强调阳光100坚持二、三线城市发展战略,增加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比例,并持续进行公司管理的提升。
他对生意伙伴的选择,也颇具个性。“做朋友不是看你聪明不聪明,而是看你是否讲信用,是否诚实。”他不喜欢同人品不好的人做生意,“生意伙伴,你可以选择”。
尽管他没有“万通六君子”展示给外界的高度和宽度——他不说体制的历史和改革的道路,不发微博,不监控PM2.5,不谈论诗歌的流派与走向,不探讨宪政与民主该去向何方,但他依旧占据这个团队1/6的位置,他的阳光100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如果你盘点历史,必须承认“万通六君子”能聚合在一起,还真离不开他的全力支持。
从万通到阳光100
或许一个人一生都无法脱离开某个标签,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王启富、刘军这六个人,一生都无法脱离开“万通六君子”这个标签。不过直到现在,除偶有不便,六君子每个人都为亲自创造并一直拥有这个标签而自豪,他们也因此受益良多。
尽管1995年3月分家之后,彼此有过一段时间的猜忌、误解和疏离,但六人后来不仅握手相拥、冰释前嫌、把酒言欢,更在今天各自成功的领域中,享受着“万通六君子”带来的事业便利和长久荣光。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六君子”之称的团队组合至少有5个,其中最广为人知、备受推崇的,要算“戊戌六君子”。这六人因推动政治改革——戊戌变法——而彪炳史册。
“万通六君子”的名号横空出世后,6个合伙人以“江湖方式进入,商人方式退出”的商业伦理,越传越广,其案例已被诸多经济学、管理学著作收入其中。在无数中国合伙人悲情分手后各自发展折戟的情况下,六君子分开各求发展后,均功成名就:冯仑、潘石屹和易小迪成为地产界大鳄,王功权成为知名的风险投资家,王启富和刘军也在其他领域成功开创了事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万通六君子之所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商业历史上的一个符号,是因为他们凭借各自力量推动建立起来的商业智慧,集中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时代特征。
而在六君子合作共赢的过程中,易小迪贡献颇大。
易小迪是湖南永州东安县人,1964年出生,198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随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研究生班。1988年底,他受当时在海南省体改研究所工作的冯仑的邀请,赴海口工作。1989年研究所解散,冯仑返回北京,他留在海口,后开起了印刷厂。
1991年,冯仑集结了王功权、王启富和刘军,再下海南创业,易小迪的印刷厂成了他们的落脚点。9月,海南农业高技术联合开发投资公司(简称“农高投”)成立,包括易小迪在内的6个创始人一共凑了3万多块钱,其中易小迪一人就投入了1万多。拿到执照后,虽然“皮包公司”农高投账面上只剩下几百块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海南展开的淘金之旅。
公司一上手,就运作别墅项目。半年后,易小迪找来了潘石屹,潘开始负责第一单房地产业务的销售,其销售才能初露峥嵘。1992年,通过运作海口“九都别墅”项目,农高投赚得第一桶金。此后,农高投用这笔钱去操作“莲怡庐”等项目,不断在海口、三亚炒房炒地。
1993年1月,农高投增资扩股,改制为万通集团,六君子成为主要股东。6月,由万通集团投资并以定向募集方式发起组建的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金8亿元,开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之先河。同年,万通联手香港利达行,在北京推出“新世界广场”项目,大获成功。万通就此奠定江湖地位,冯仑和潘石屹也借势成为地产大佬。
在万通野蛮扩张、攻城拔寨的日子里,低调平实的易小迪只做了一件事:跟着走。别人能做的事,他绝不会去抢。在受命创办广西万通的时候,万通总部最多给他的一笔钱是500万,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寄回了400万。这就是易小迪,他轻灵,有张力,有大智慧,做事举重若轻。
万通分家前,六君子召开的几次分家会议,都在大声争吵中不欢而散。与当时群雄情绪激昂不同,易小迪始终表现出一种平和、练达、宽容的心态,他成了六君子中最有合作精神的人——他能和冯仑坐在一起处理资产、负债等相关问题,与其他兄弟也是能整合的还整合,能关联的还关联。
1995年3月,六君子第一次分家,他和王启富、潘石屹三人选择了离开。他真正的出类拔萃,也由此开始。
单飞之后的头两年,是易小迪的困难时期,当时他经手的百货公司倒闭,涉及债务问题,压力很大。和史玉柱的巨人债务类似,这笔钱也可以不还,但他却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诚信问题,钱必须要还。可是,钱从哪里赚呢?
那几年,万通迈入多元化陷阱。海南开发迅速崛起后,万通投资了很多行当,包括航空、文化、娱乐、餐饮、百货、工厂等等,不过,有20多个项目相继失败。残酷的市场竞争,数年的惨淡经营,让易小迪有了更深的思考。
1997年秋,困顿中的易小迪突然间觉得自己的思想积累有了质的飞跃。“任何事都不要去找外部原因,也不要去抱怨,先找内部的原因。”他瞬间明了,其实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只是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商业机会;当方向没有确定的时候,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
他由此做出两个选择:第一专注于房地产业;第二走出广西。
1998年,他投资北京现代城1号公寓楼,同时开发南宁欧景庭园住宅项目,获得成功。
1999年,他创建阳光100公司,同年在北京CBD成功开发阳光100国际公寓。
2000年后,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阳光100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相继在天津、重庆、济南、南宁、沈阳、成都、柳州、桂林、潍坊等十几个城市成功开发了20多个项目,开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阳光100就此成为中国房地产界的重要一员。
寂静的力量
与很多经营者通过开会决策或上培训班充电以寻求事业突破口不同,笃信佛教的易小迪更多地依靠独立思考,他更看重一个人内心的力量。
他说,他不怕寂寞,一个人要学会战胜寂寞。
他说,人只有在安静时候的思想才是正确的。
他说,最好的决策、最好的智慧,不是来源于你在案例中的学习,而是在了解客户、了解市场的前提下,来自于你内心真实的思考,来自于自己跟自己的对话。
他强调信仰和坚持的力量,他说“你要忠于你的信仰,积小事而成大事”。
在他的带领下,阳光100一反房地产开发中“什么好卖做什么”的习惯思维和模式,坚持走细分市场与个性化的成长之路,坚定地做一个专业、专一、专注的发展商,把产品聚焦在“城市新兴白领公寓”上,以“为年轻的中国,为中国的青年”为理念,塑造品牌形象;公司聘请世界顶级建筑大师主持规划、设计,提高楼盘的国际化、现代化、精品化水平,推行标准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保证项目运行质量与标准的一致性;公司还推行超前一步的设计理念,力推产品设计、规划、营销的大胆创新和新材料的大量应用,在适应市场的同时创造市场、引领时尚……
很多年轻人认为,成功的生活方式就是高消费,就应该进高档的交际场所,就应该住豪华的房子。他却说:“这不是我信仰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简朴是一种美德,自由更加宝贵。阳光100的产品,提倡的是一种‘更简朴、更自由、更青春’的生活方式。”
他向物欲横流的社会推销他的简朴价值观:“宜家创始人看到昂贵的成套家具让多数家庭望而却步,发明了用材简朴、可以自由组合、自己组装的家具系列,最终风行全球,成为最大的连锁家具企业。还有很多案例可以证明,简约之美比奢华之美拥有更多的欣赏者和追求者。阳光100以此为鉴,致力为中国的新兴白领阶层提供具有国际品位、简朴自由的生活空间。”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深化,不少房企都是刚需、豪宅、旅游地产一起做,也赚了很多,这让“刚需一条道走到底”的易小迪显得有些另类。“对于房企来说,没有一定的规模,品牌美誉度、知名度就会有压力,但是把规模做大了,超出你的控制范围,知名度是上去了,客户满意度就会下来。”他说,做大的诱惑是什么,是战胜对手;而做精做强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战胜自己。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专一是强大的,专一首先要战胜的就是自己的欲望。”在他的内心中,“人要有自知之明,我的能力只足以支持我做好这一件事情,做好这一件产品。”
冯仑对他的评价是:“智慧,比较大气,他算账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他自己认为,如果1996年那时贪图利益,借口不还百货公司那些欠债,那后来银行再给自己授信的时候,追溯过去的历史,就不会有阳光100的今天。他说,“公司倒闭了,谁能挺过去谁就能成功,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算账分算有形的账和无形的账。我特别看重的是品牌形象。无形的东西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有形的东西。公司赚了很多钱是现金,但客户的忠诚度同样也是。” 他认为,一个公司要在有形和无形的资产中达到平衡,更多的是要看到背后的“理”,尽管它们暂时可能不起作用,但很多东西是相生相克、利弊相成的,因此一定要先劳而后得,要平衡,不然心虚将来要付出更多。
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很重要,“我的成功是价值观和战略的成功,而不是企业管理和产品创新的成功。”
他认为忍耐是力量的表现之一。“人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非常重要,做事业离不开忍耐,你能达到的高度和走的多远,都和忍耐有关。” 他说人的痛苦不在于肉体,而在于心灵,当所有人都背弃你、骂你的时候,你能不能忍耐?失败的时候你还能够坚持下来,意志一定能得到锻炼。
事实上,这种忍耐力还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易小迪年少时家中清贫,父亲是东安县耀祥中学教师,母亲长年生病在家。一直面对生活的重压,但他仍然不肯放弃学习的机会。14岁,他考上中专,16岁毕业后分到公社中学教初中数学。因为当时全校只有他一个人能看懂英语,于是他就附带教学生英语。
1982年,他参加高考。“我小时候考中专,那是因为没有退路。1982年,又很担心万一以后又取消了高考怎么办?因为一定要考上,所以平时除了给学生上课,就是看书。” 他回忆说。
王功权这样评价他:“假如某天大家都失败了,易小迪的心理抗挫伤能力会最强,会比别人更早站起来。”
他自己则认为,他和阳光100能走到今天,一直坚持的就是比别人更勤奋,更诚实、更专注;同时他坚持把项目做得更纯粹一些,把公司也做得更纯粹一些。
他与人合作的精神并不是狭隘的,而是讲究共赢。很多人都赞赏他身上的那种练达和开阔,认为这是他能够快速东山再起的关键。
然而事实上,他也有血性的一面。他认为所谓的商业就是竞争,竞争存在的本质原因,不是因为有同行的存在,而是因为有需要的存在。因为需求的多样化,企业才有存在的可能,而只要存在着需求,市场就天然地存在着竞争。
“垄断一定会能让你得到高额的利润,但也会让你和企业走向死亡。竞争才产生活力。”他说,我们得到的快乐都来自于竞争,虽然竞争很残酷,但是通过竞争得来的很踏实。
成功不忘乎所以,挫折不气急败坏,善于从自身找问题所在。这就是易小迪的思维模式,他始终能看到矛盾的两个面,并以此为基础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
潘石屹说:“在创业初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阳光100的易小迪。”
在《我的价值观》一书中,潘石屹这样写道:“想起来,在我困难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总是易小迪,他不一定会给我多少物质上的帮助,但他的讲话会给我力量,给我战胜困难的勇气。”